中国互联网协会2006年第一次中国反垃圾邮件状况调查显示,从2005年11月到2006年3月期间,中国互联网用户收到的垃圾邮件比例由61.53%上升到63.97%,上升了2.44个百分点,远远高于上次调查的0.9个百分点。中国网民平均每周收到垃圾邮件数量已达19.33封,比2005年10月的每周17.25封上升了2.08封。垃圾邮件形势日益严重!
面对这些令人厌恶的垃圾邮件,我们损失的不仅仅是时间,而邮件服务器处理垃圾邮件的额外付出和用于处理垃圾邮件的技术人力付出所造成的损失则更为巨大。面对这些不请自来的垃圾邮件,如何采用技术手段进行治理,成为我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计算机世界》评测实验室于近期进行了反垃圾邮件产品横向比较评测。本次测试得到了业界的普遍关注,最后共有来自冠群金辰、IronPort Systems、SurfControl、敏讯科技、趋势科技以及硕琦科技等6家国内外厂商的6款优秀的软硬件产品参加了本次测试。另外,在本次测试中,我们采用了业界先进的测试仪器,并选择了尽量贴近用户实际应用的测试标准,为帮助读者了解反垃圾邮件技术、产品以及应用,并为用户选择反垃圾邮件产品提供有益的指导。
垃圾邮件不请自来
说起垃圾邮件,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它的发展历史。首次关于垃圾邮件的记录是1985年8月出现的一封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连锁信,该信一直持续流传到1993年。1993年6月,在Internet上出现了“发财之道(Make Money Fast)”的电子邮件。1994年4月,Canter和Siegel的法律事务所把一封信发给了6000 多个新闻组,宣传获得美国国内绿卡的法律支持。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使用Spam (垃圾邮件)一词描述新闻或电子邮件的主动性发布。同时,垃圾邮件也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反感。
一些触觉敏锐的商人立刻意识到了电子邮件带来的商机,许多人开始利用电子邮件做商业广告,1995年5月有人写出了第一个专门的应用程序 Floodgate,一次可以自动把邮件发给很多人。同年8月,有人拿200万个邮件地址出售,垃圾邮件越来越多地与商业联系起来。1996年4月,人们开始使用“未经许可的商业邮件”(UCE,Unsolicited Commercial E-mail)来称呼垃圾邮件,并开始积极想办法阻止垃圾邮件在Internet上泛滥。
后来,垃圾邮件的发送技术也开始被黑客攻击程序和病毒程序所利用,为了施行攻击甚至仅仅为了浪费网络带宽资源,而发送的垃圾邮件大量出现。因此,业界也开始使用“未经许可的大宗邮件(UBE,Unsolicited Bulk E-mail)”这种称谓。虽然垃圾邮件的称谓很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它们都是不请自来,并且多半是不怀好意的不速之客。
应该说垃圾邮件的泛滥只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一个副产品。究其根源在于,目前互联网上普遍应用的发送邮件的基础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在安全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SMTP协议的缔造者之一Sluizer曾经表示,SMTP协议无法杜绝垃圾邮件,因为SMTP是基于默认信任的原则设计的,缺乏核实发送者身份的有效机制。虽然后来经过层层弥补,但是毕竟SMTP先天不足,“补丁”终究只是“补丁”。
除了SMTP安全性不高这一内因之外,还有很多外界的因素造成了垃圾邮件日益泛滥。
第一,带宽问题。近年来宽带网络快速发展,为垃圾邮件的泛滥提供了带宽支持;
第二,成本问题。随着网络通信成本不断下降,计算机硬件性能不断提升以及软件群发技术的不断成熟,发送垃圾邮件的成本变得极低;
第三,利益问题。对于垃圾邮件发送者来说,他们低廉的投入成本,往往能够换取丰厚的回报;
第四,监督问题。对于铺天盖地的垃圾邮件,我们还缺乏相关法律、规范的约束。
共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