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Home > 个人信息安全 > 频道列表
|
|
|
远离危险 教你使用局域网“隐身术” |
|
点击:69 |
|
俗话说“家贼难防”,在局域网中真正对自己的信息安全构成威胁的不是遥远的骇客,而是自己身边的“人”。(2006-10-08)
|
|
警惕:摄像头正在出卖你的秘密 |
|
点击:112 |
|
摄像头,这个网聊时代的产物,几乎已成为家用电脑的标准配置。透过摄像头传来的影像,我们和亲友、爱人的交流仿佛“天涯成咫尺”。但当你在镜头前嬉笑怒骂时,可会想到,摄像头或许正连接着你所不知道的另一方。那一边,是一双不怀好意的眼睛……(2006-10-08)
|
|
防黑常识:如何防范自己的IP泄漏 |
|
点击:92 |
|
在正式进行各种“黑客行为”之前,黑客会采取各种手段,探测(也可以说“侦察”)对方的主机信息,以便决定使用何种最有效的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来看看黑客是如何获知最基本的网络信息——对方的IP地址;以及用户如何防范自己的IP泄漏。(2006-09-15)
|
|
黑客技术:破解网络聊天泄密危机 |
|
点击:91 |
|
短短几个月时间,小小的聊天软件竟成多位办公室白领愤然辞职的“导火索”,各大公司对某些即时通讯软件聊天信息的监控,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多款聊天信息偷窥软件的近期现身,再度把网上聊天的信息安全问题摆到办公族面前。(2006-09-12)
|
|
教您十计安全妙招轻松制服“间谍”软件 |
|
点击:140 |
|
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了反间谍软件工具的不足,“间谍”仍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地活动。但也不必垂头丧气,学习并遵循以下的十招办法,间谍软件将对你束手无策(2006-09-12)
|
|
分析:如何保护移动存储设备的安全 |
|
点击:85 |
|
近来政府部门的数据失窃事件促使IT经理们不得不修补移动存储设备和笔记本电脑的数据保护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今年五月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2650万名退伍军人的敏感数据被窃。很多公司开始反省自己在安全方面的措施。(2006-08-15)
|
|
安全:注意你的密码设置 |
|
点击:75 |
|
你曾有帐号密码被盗的经历吗?是不是有些心痛,外加西撕底里呢。本文分析了哪几类密码容易出问题,大家应该多加注意,吸取教训。(2006-09-01)
|
|
[个人财务安全] 黑客侵入互联网 清华万博开展"反黑"培训 |
|
点击:94 |
|
2005 年 6 月,有黑客侵入了美国万事达国际公司“信用卡第三方付款处理器”的网络系统,造成包括万事达、Visa、American Express和Discover在内各种信用卡多达 4000 多万用户的数据资料被窃。其中万事达信用卡用户占了1390 万,而 Visa 信用卡的客户则更是多达 2200 万(2006-01-01)
|
|
[个人财务安全] 案件频发 网上银行安全遭质疑 |
|
点击:112 |
|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常上网购物人数超过700万人,这其中又有200多万人选择用信用卡或储蓄卡进行网上支付。敲敲键盘就能付钱,自然方便,但是,最近连续发生的一些事情也让人们对网上银行的安全性有些担心。据央视报道,河南的陈先生就遭遇了网络银行盗窃。(2006-08-16)
|
|
综述技巧:与“黑客”过招自我防范十大策略 |
|
点击:87 |
|
有句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网络安全迄今为止还是一种在发展中的技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它所表现出的漏洞和隐患可和其被应用的程度形成正比。但就如那位安全专家所说,在任何系统里,最不安全的因素都是人,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任何系统里,能够弥补技术漏洞的因(2003-08-16)
|
|
安全第一——保护个人信息安全(1) |
|
点击:220 |
|
当我们在享受因特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时候,不知有没有注意到它也会在悄无声息中给我们带来威胁。尤其是在一些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购物,或者希望注册成为某些网站的会员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个人信息在网上的安全。(2003-02-13)
|
|
MSN/QQ爆诈骗狂潮,用户小心个人信息安全 |
|
点击:94 |
|
2005年国庆节期间,全国各地爆发大规模银行卡短信诈骗,受害者比比皆是。在短信诈骗风声未落之时,IM(即时通讯)软件使用者又成为诈骗犯罪者的新目标。据记者了解,包括MSN、QQ、小蜜蜂、网络猪等在内的国内各种IM软件的用户都成了诈骗目标。(2006-03-19)
|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末页
|
|